快捷搜索:  

【讯息杂文】当文艺再会相逢墟落生存

"【讯息杂文】当文艺再会相逢墟落生存,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

祖国经济(Economy)网版权所有

祖国经济(Economy)网新媒体矩阵

网站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作者:陈婉乔(首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近日,红火热闹的“农村戏剧节”在山东潍坊牟家院村举行。戏剧节上不仅有传统戏曲,还有现代戏剧、剧本朗读、围炉夜话、儿童画展等一系列艺术表演和活动,所有活动都在牟家院村农村的田野、集市的街道乃至村中的果园、院子、小学(Primary School)举行,让村民们得以充分参与、沉浸体验,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今年(This Year),该戏剧节还作为100个美丽祖国文化(Culture)实践的生动案例之一,入选了“大地之歌·2024美丽祖国纪事”展览,更展现了农村文化(Culture)的动人魅力。

文化(Culture)艺术与农村生活(Life),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以“山水+”“戏剧+”为特色的艺术节在农村广袤大地上开展,带动全国各类专业艺术工作者、文艺爱好者等多种力量走进农村,感受地方民俗与现代艺术表演之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以点带面激发农村文旅的发展活力。与此同时,在文艺创作领域中,有许多优秀的小说、电视(Television)剧、电影(Movie)也取材于农村基层。各地特有的民俗民风、广大村民的淳朴借由当代艺术的丰富表达,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内在张力,为各类农村艺术活动的举办以及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农村社会(Society)内部生发出来的充满泥土气息的艺术实践,不仅重建了农村群众(Masses)的文化(Culture)自信,更点燃了农村文化(Culture)振兴的星火,让村民在艺术浸润中接受美育,拉近了广大农村群众(Masses)与文艺创作的距离。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从建起村史馆、美术馆、麦田剧场等文化(Culture)场所,到连续举办四届关中忙罢艺术节,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为山村增添艺术色彩。村道两旁装置艺术作品新颖别致,特色农居墙体上彩绘形象生动鲜活,一座座雕塑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当艺术融入农村,乡土也能变为艺术空间,让村民的文化(Culture)生活(Life)丰富多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用艺术点亮农村,应注重把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这不仅需要挖掘和培养一批农村本土文化(Culture)人才,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民间艺人等积极健康(Health)的草根文化(Culture)发展;更要完善农村文化(Culture)建设体制机制,凝聚多方力量,不断挖掘整合农村文化(Culture)资源,推动农村文旅事业融合发展,开拓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农村文化(Culture)振兴道路。相信将来,各地将为农村振兴插上文艺的翅膀,广泛开展更多诸如农村文化(Culture)艺术节、农村春晚等面向农村、面向群众(Masses)的文化(Culture)惠民活动,点燃“农民(Farmer)艺术家”的创造星火,以文艺小舞台带动地方大发展,为推动农村文化(Culture)振兴汇聚更大力量。

《光明日报(Daily)》(2024年05月14日 03版)

文艺,乡村文化(Culture),农村群众(Masses),艺术,乡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171) 踩(14) 阅读数(4397)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